山形之行的最後一晚,朋友提議去居酒屋喝一杯,
臨時上網搜尋山形車站附近的居酒屋,
看似氣氛不錯、食物也很美味的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雀屏中選,
重點是距離山形車站僅需步行3分鐘,非常適合住在車站旁邊的我們。
雖然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距離車站很近,卻位於相對安靜的巷弄內,
步行前往的路程中,不斷懷疑是不是走錯路,
抵達店家時,因為門面太不像居酒屋,又再次自我懷疑,
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就是在類似民宅的建築物裡,
而且入口是要再往內走才會看到推門。
事後才發現二〇加屋在山形有三家分店,但不全然是居酒屋,
像是也在山形車站附近的「二◯加屋大衆」是以拉麵為主的餐館(當然也可以喝酒),
而「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算是「二◯加屋大衆」的分店,是純粹的居酒屋,
從門口的菜單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幾乎都是下酒的料理。
相較於不大又不起眼的門面,
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的內部空間比預期地大,但座位也不算多,
除了吧枱的高腳椅座位之外,還有榻榻米座位及一個可密閉的包廂,
正因座位數不多,所以提早訂位是必要的,
我們到訪的當天算是運氣不錯,臨時去還有榻榻米四人桌,
不過卻得跟二次會的日本公司職員坐在一起,
第二攤喝到嗨的日本人談笑好大聲,整間店都是他們的聲音。
*以上圖片截取自https://mag.yway.jp/special/55140/。
基本上,日本的居酒屋是一坐下來就先點飲料,
點完飲料之後會先上「お通し」,也就是配酒的小菜,
這個「お通し」通常按人頭計費,換句話說也就是開桌費,
如果沒記錯的話,一個人是500円,
當天的「お通し」是生魚片,不確定是什麼魚,但超級新鮮美味。
一邊喝酒配生魚片、一邊研究菜單,
但老實說很多菜名是有看沒有懂,
最後是根據menu上的圖片及網路上的推薦,
再加上店員以比手劃腳夾雜日英文介紹,終於順利點完餐。
▼自家製チーズ豆腐▼
這個自製起司豆腐超級好吃,
豆腐綿密滑嫰又帶有紮實的口感,
起司味道並未濃厚到非常搶戲,而是剛剛好帶出黃豆的香氣,
淋上一點點偏甜的醬油,真是好吃到再點第二盤。
▼ねぎのせトロたく▼
ねぎのせトロたく是一道DIY料理,就是我們熟悉的葱花鮪魚變形版,
先將鮪魚泥放在海苔上,再放上葱花、蘿蔔乾及酌量的哇沙比後捲起來吃,
每個人都可以依照喜歡的方式及份量做出獨一無二的葱花鮪魚。
▼山形牛炙りユッケ▼
這道山形牛炙りユッケ放在狀似冰塊的圓形水晶盤上,
極佳的賣相絕對是可以直接上傳SNS搏眼球的美食,
然而,不只是上相而已,味道也是相當不錯,
切成條狀的山形牛,略為炙燒後拌上生蛋黃、葱花、芝麻及醬油等,
不僅充份發揮山形牛特有的肉味,整體口感也更加圓潤滑順。
▼山形牛のタタキ▼
山形牛のタタキ絕對是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的當家料理,
油花分佈均勻的牛腰肉經過大火炙烤後切成薄片,
不僅散發燒烤過後的牛油香氣,肉質也非常柔滑軟嫰,
搭配洋葱、醬油、哇沙比等,再擠上一點檸檬一起享用,
不僅為焦脆鮮甜的山形牛加添清爽又豐富的口感,
更將山形牛的特有風味發揮到極致,
又是一道好吃到再加點的料理。
▼米の子豚のカツサンド▼
米の子豚のカツサンド是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的人氣料理,
米の子豚是山形當地著名的品牌豬肉,以國產的米飼料與乳製品所飼養的,
因此完全沒有豬腥味,肉質還非常柔嫰鮮甜,
做成厚切炸豬排三明治當然是非常好吃,
不僅豬排軟嫰多汁還相當飽口,搭配微烤過的吐司令人非常滿足。
▼米の子豚トンテキ▼
米の子豚トンテキ是道醬燒豬肉,
帶有厚度的豬肉片經過醬燒後,肉味香氣四溢,
扒上濃厚醬汁的豬肉片非常下酒,我覺得是道勸酒的料理。
▼博多もつ鍋▼
需要時間燉煮的牛腸鍋,其實是第一道上桌的,
因為是第一次吃もつ鍋,很擔心吃到猶如橡皮筋的牛腸,
因此大火煮滾後又再多燉煮了十分鐘左右,
剛好將牛腸豐富的油脂及蔬菜的鮮甜全部煮進湯頭裡,
這樣燉煮出來的湯頭非常好喝,
帶有牛腸油脂的香氣又有蔬菜甘甜的豐富層次,令人愛不釋口,
吸附了牛腸的油脂與膠質的蔬菜意外地鮮甜好吃,
燉煮過後的牛腸也完全不像橡皮筋似地咬不斷,而是滑溜又彈牙的口感,
只是牙口不好的我,還是無法好好享受牛腸的美味。
由於我們是四個人到訪,因此叫了很多道料理,
不過,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的料理都是小份的,
畢竟是用來喝酒的居酒屋,不是用來吃飽的餐館,
因此,大家都還是以喝酒為主,
只是二〇加屋おくざしき的料理非常好吃,純喝酒真得太可惜,
建議一定要點山形牛のタタキ及自家製チーズ豆腐,
絕對會讓整個喝酒的過程更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