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所溫泉擁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長野縣內(信州)最古老的溫泉,
夏至日出之時,陽光會從信濃國分寺,穿越生島足島神社,一直到別所溫泉,
形成光之道的龍脈(レイライン/Ley Line)連結「太陽與大地的聖地」,
2020年被認定為日本遺產,
而群山環繞的別所溫泉,不僅背負著龍脈,據說也是龍穴的中心,
可謂氣場絕佳的風水寶地,
加上古剎林立,匯聚了太陽與大地的能量,
真得是名符其實的能量景點(power spot)。
特別排了半天的時間造訪別所溫泉,
僅僅走訪了溫泉街上的古寺,沒有在別所溫泉泡湯,
半日遊的行程安排如下:
1.別所温泉駅→2.別所神社→3.常樂寺→4.安樂寺→5.北向觀音
*以上圖片截取自https://www.uedadentetsu.com/ensen-map.html。
1. 別所温泉駅
搭乘上田電鐵抵達終點站的「別所温泉駅」,
別所温泉駅是個可愛的小車站,
木造的站舍充滿大正時期的優雅色彩。
緊臨站舍的月台有點狹窄,但因乘客不多而不覺得擁擠,
散發濃厚復古的懷舊氣息。
身著和服的「八木沢まい」是別所温泉駅的站長,
人形立牌樹立在月台出入口旁,歡迎著到訪別所溫泉的遊客。
一走出站舍,發現出入口的地上有真田幸村與真田十勇士的可愛圖騰。
2. 別所神社
走出車站後,往右邊的叉路走去,
一路上都是恬靜的鄉野風光,
由於別所神社位於相對高點,已做好心理準備要走很多上坡路,
但看到長長的階梯仍不免嘆息以對,好長的石階啊!
走完不算太短的階梯,終於在右手邊看到別所神社的指標,
隨即出現信徒奉納的石燈籠及木造鳥居,
鳥居上方懸掛著「本朝緣結大神」的木牌,
顯見別所神社是祈求戀愛結緣的神社。
穿越鳥居之後,完全沒料到是一路向上的陡坡路,
才剛爬完長長的階梯,又要運用腿力使勁往上走,好在只有100公尺,
陡坡的盡頭又是階梯,爬上去就是別所神社了。
別所神社腹地很小,可說是一眼望穿,
正前方是本殿,右邊是神樂殿。
別所神社是和歌山縣熊野本宮大社的分社,
以前的名稱是熊野社,1878年才更名為別所神社,
十八世紀重新修整的本殿仍保留舊時的樣貌,
其獨特的建築樣式及華美雕刻,是保存價值極高的文化財。
最吸睛的還是神樂殿,寬廣的木造建築兼具典雅與大氣,
走上神樂殿,坐在木椅上吹著涼風,眺望連綿遠山與別所溫泉的街景,
感覺吸取了來自太陽與大地的能量,獲得了滿滿的元氣。
3. 常樂寺
常樂寺距離別所神社非常近,
大約走路1分鐘即可看到常樂寺的社號標。
建於825年的常樂寺,其實是北向觀音的本坊,名氣卻不若北向觀音來得大。
走上階梯,古樸雅緻的本堂映入眼簾,
2003年才重新修復成當初的建築樣式,
供奉妙觀察智彌陀如來,據說是日本罕見的阿彌陀佛。
本堂厚重的茅草屋頂非常吸睛,2023年才剛完成茅草更換工程,
由於茅草屋頂的修復需要大量的資金,寺方為了將貴重的文化財傳承給後世,
信眾可以以2000日圓奉納一束茅草,協助未來的屋頂整修作業。
御舟の松在本堂的前方,樹齡已有350年,
遠看很像是一艘揚帆的船,代表阿彌陀佛引領信眾航向極樂淨土。
石造六地藏在本堂左側通往多寶塔的參道上,
保祐信眾免受惡靈、天災、疾病等災禍。
石造六地藏的後方是一個大池塘,
池塘之上雪白又時尚的建築物是常樂寺美術館,
展示常樂寺傳承的歷史資料與文物、以及收藏的藝術品,門票是500日圓。
經過石造六地藏,走上參道階梯,
週遭巨樹環繞,空氣中飄散沁涼氣息,很有聖地的神秘氛圍,
參道盡頭即是鐵欄杆圍住的石造多寶塔與石造多層塔。
被認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的石造多寶塔,及上田市指定文化財的石造多層塔,
不僅名字非常類似,形狀也很雷同,
所幸,旁邊有相當清楚的圖示與說明。
正中央是石造多寶塔,本尊非常巨大,高達2.85公尺,
據說是北向觀音現身之處,亦是日本少數保存完整的石造寶塔;
右側是五重塔的石造多層塔,是在北向觀音的西側挖掘出來的,
但流落其他縣市長達40多年才歸返,因此又被稱為返鄉的多層塔。
4. 安樂寺
從常樂寺到安樂寺有一小段路,
因途中道路施工需繞道而行,因而失去了方向,
最後靠google大神才終於走到安樂寺入口的黑門。
建於1792年的黑門,其實在溫泉街的巷弄裡,
旁邊是頗具規模的溫泉旅館「七草の湯」。
進入黑門後的景色,與溫泉旅館林立的溫泉街迥然不同,
宛若行走在山林之間,放眼望去都是綠意盎然的樹林。
安樂寺的參道位於停車場旁邊,
剛好有張地圖可以先研究一下。
基本上,別所溫泉的古寺都建在高處,安樂寺也不例外,
因此有男坂的石階參道,以及女坂的緩坡參道,
就距離來看,石階參道相對較短,而且階梯不算多,只是比較陡而已。
巨大杉木環繞的石階參道,彷彿秘境般地充滿靈氣,
參道盡頭的山門古色古香,很有歷史感。
十六羅漢堂供奉十六尊羅漢,
三百多年前,自四國八十八所勸請七尊神佛安置於此,
方便塩平地區的信眾在此朝聖,不用千里迢迢前往四國參拜。
建於1769年的鐘樓,其古鐘在二次大戰時被徵收為戰略物資,
現在鐘樓裡的洪鐘是1957年鑄造的。
鐘樓對面的選佛場,又稱為坐禪堂,
可以事先申請體驗清晨坐禪。
如同常樂寺的本堂,安樂寺的本堂也是有厚重的茅草屋頂,
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及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
擁有悠久歷史的安樂寺,是長野縣(信州)最古老的禪寺,
在鎌倉時代受到北条氏的庇護而興盛,
鎌倉中期已是頗具規模的寺院,與北鎌倉的建長寺齊名,
但之後隨著北条氏滅亡而沒落,
不過,仍保存了許多鎌倉時代的文化遺產與寶物。
緊臨著本堂旁邊的禪悅堂,是僧侶日常起居的地方。
本堂的左側是前往日本國寶八角三重塔的出入口,
拜觀料金是300日圓。
付費區域不是只有八角三重塔,還有很多文化財的重要建物,
一走去進就先看到上田市指定文化財的經藏,
主要是保存自宇治萬福寺購入的經書,
並將經書藏於八角形旋轉書架的輪藏,
只要轉動一圈就能得到讀過裡面所有經書的功德。
位於八角三重塔參道上的六地藏,
與常樂寺的石造六地藏一樣,可以解救眾生的苦惱。
前往八角三重塔之前,會先經過水子地藏尊及傳芳堂,
傳芳堂是供奉安樂寺開山始祖的樵谷惟仙和尚及二代傳人的幼牛惠仁和尚,
這兩尊唯妙唯肖的雕像是鎌倉時代末期1329年所完成的雕刻作品,
已被列為日本遺產的重要文化財。
八角三重塔可說是位於安樂寺的制高點,
得再走上好幾段階梯才能見到本尊,
不過站在階梯上已能瞧見八角三重塔的身影了。
被指定為日本國寶的八角三重塔,
根據官網資料,應該是建於鎌倉時代的末期,
採用當時自中國宋朝傳入的禪宗式建築樣式,
是日本唯一一座僅存的木造八角塔。
八角三重塔看起來有四層,但最下面的屋頂被視為屋簷,因而是三重塔,
每一層的內側為放射狀的扇垂木,有點像蕈菇裡的褶子。
濃密樹林環繞的八角三重塔,宛如與世隔絕的聖地,
塔內安奉大日如來佛,與太陽信仰的龍脈緊密連結。
5. 北向觀音
北向觀音是常樂寺的偏堂,卻是別所溫泉最具人氣的寺院,
距離安樂寺很近,從黑門往溫泉街方向走,
不久即可看到位於溫泉街上的山門。
北向觀音的參道不長,但有數家商店可以吃喝閒逛,
應該是別所溫泉內唯一有店家的寺院參道。
別所溫泉原本有安樂寺、常樂寺、長樂寺等三間寺院,稱為「三樂寺」,
因長樂寺被燒毀後不復存在,
目前僅能在北向觀音參道旁的草堆裡找到留存的「長樂寺遺址」石碑。
北向觀音的手水舍在本堂的前方,
特別的是,手水舍的水是別所溫泉的溫泉水。
建於825年的北向觀音,曾在源平戰亂中被燒毀,
現在看到的本堂是重建於1252年,
不過,日本的寺院幾乎都是朝南,唯北向觀音的本堂卻是朝向北方,
根據官網資料,北向觀音供奉千手觀音,是保祐今世一切的美好,
位於長野市朝南而建的善光寺供奉阿彌陀佛,是祈求通往極樂淨土的來世,
因此建議最好兩間寺院都要參拜,才能同時保祐今世與來世。
手水舍的旁邊是鐘樓,
在二次大戰期間被徵收為金屬,昭和時代才重新建造。
鐘樓的後方是樹齡超過1200年的「愛染桂」,
據傳是以前常樂寺大火時,觀世音菩薩顯靈的神樹,
此外,第一屆直木賞得主川口松太郎受到「愛染桂」的啟發而寫下「愛染かつら」 ,
因小說結局是有情人終成眷屬,因此又被視為成就幸福姻緣的結緣樹。
不動堂在愛染桂的對面,又稱為護摩堂,
看起來很新的不動堂,甫於1983年重建完成。
不動堂的旁邊是溫泉藥師瑠璃殿,
原本位於大師湯的西側,後來被洪水沖毀,
1809年才在現在的位置重建。
北向觀音也是在相對高處,本堂旁邊的大廣場可以遠眺山景。
廣場一旁的額堂,過去被稱為繪馬堂,因為以前是放置信眾祈願的繪馬,
現在內部則是安置大力金剛仁王像。
札所觀音堂是信眾奉納的秩父三十四觀音,又稱為秩父堂。
緊臨札所觀音堂的愛染堂,供奉面目猙獰的愛染明王,
卻是打破障礙與誘惑的神佛。
綜合來看,北向觀音的人氣最旺,參拜的人最多,
可能是地理位置很好,就在溫泉街旁邊,且參道上又有商店可以吃喝休憩,
反觀其他古寺的位置較為偏遠,又要爬上爬下,
卻也因此相對安謐清幽,更能感受到太陽與大地匯聚的能量,
加上走在山坡林道間,充份吸引大自然的負離子,解放身心靈的疲憊,
而且,別所溫泉的觀光人潮不多,在溫泉街上閒晃非常舒服,
雖然沒能在別所溫泉享受被譽為美人湯的優良泉質,
但半天遊歷古剎寺院,也是非常充實又愜意。